充电桩的全球化:深圳将是全球直流充电桩的集散地
2023-10-24
136
汪进进

说明:

这是一篇散侃文,没有章法,但可能有趣。非圈内人士,请珍惜时间,谨慎进入。


我喜欢做一些论断。这是我的优点,也是我的缺点。优点是,这代表我会做一些总结性的思考;缺点是,将一段时间内的思考形成文字,并且对外进行反复强调,容易强化这个结论,可能会陷入“信息茧房”。因此,重要的是,要对形成论断的一些假设是否最终成为“基石”保持高度警惕。

关于电动汽车的未来,我在2016年,在电动汽车“自燃"处于高峰、诸多唱衰的舆论氛围下,做出如下论断:

如果没有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军团将血洗天下。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度超过了日本。2023年的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上周,我又提出了一个“面向2035”的论断:

2035年,所有充电桩都将是双向充电桩。


这个论断是否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前提是终局政策的发布符合我在文中的假设:

https://mp.weixin.qq.com/s/SR-_qoRqCz8LCP57rECf_w

关于去OBC、慢充直流化的趋势,我的论述和论断更多,7年前就给出了趋势的路线图:

1. 商用车:轻卡、重卡

2. 商用车:微型面包车

3. 乘用车:出租车、网约车

4. 乘用车:A00

5. 乘用车:混动

6. 乘用车:OBC作为选配

7. 乘用车:某款车型试点,完全去掉

8. 乘用车企业:所有车型全部去OBC

在中国市场,去OBC的趋势已很明朗,但仅仅是一个深圳市场就导致有些车厂看不清本质。

1945年10月4日,毛泽东复信柳亚子,再次强调指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史实告诉我们,1945年已经是黎明的前夜了。

因此,我对我的这篇趋势雄文很得意,期待大家反复阅读,并重新摘录教员的名言。


教员的名言诗化了趋势的微妙和美妙: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充电桩的全球化,我原以为不受政治因素影响,但是现在我感到,政治因素不可忽略,是大的变量。“政治上的善,是最大的善。政治上的恶,是最大的恶”。

有一次,大约10年前,我在拜访华为研发某部门时,看到走廊里有一幅世界地图,上面插满了中国国旗,但第一眼看去,有一大片区域里没有一面国旗。那片区域是美国。政治对商业的影响就是有这么大。美国的爱国主义和商业保护做得很好,而且不影响她输出”民主、自由”价值观的效力。这是国家层面系统运作上的顶级水准。

世界将来是全球化还是半球化,台湾战争什么时候启动,启动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直接影响到我下面这个关于充电桩的“著名"论断的准确性。 西欧诸国、日韩、五眼联盟,这些国家构成半球化;西欧发达国家之外的欧洲穷国是在哪个半球,不好说;中国带着一些穷亲戚构成‘一带一路“的半球化。人类未来面临巨大不确定性,谁都无法准确预测。不确定性是时代的最大属性。我不知道未来经济是全球化还是半球化。

如果还是那么美好的时代,中国刚加入WTO、被西方世界接纳的美好时代,那么,关于充电桩的全球化前景的论断是:

深圳将是全球直流充电桩的集散地。

即使这个论断的前提不成立,也可能是以曲线救国的方式,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块由深圳出口,西方国家做整桩组装业务。西方国家之外,直流充电桩的整桩都将是深圳企业出口为主。

为什么有这个论断?

深圳是电力电子技术人才高地,产业链非常发达。

做直流充电桩就好比做”空调“,做充电模块就好比做空调的”压缩机“。做小功率直流,不做”压缩机“毫无出路。做小功率直流,没能实现规模化,做“压缩机”也没意义。

深圳外地企业,想做直流充电桩的,无一例外都会在深圳成立团队做充电模块。 但是那些到深圳来成立团队的大财团级别的大公司也会认识到,做电力电子,光靠烧钱不行。花很多钱可能磨不出一碗豆腐来。

大家看,上市公司在2015年、2016年做充电模块的多少家嘛? 现在还有几家呢?!! 中国缺少“具有深沉厚重之资质”的职业化管理人才,缺得要命。这里面太多思考,不展开。

深圳是电力电子技术人才高地,产业链非常发达。2002年,华为将电源业务卖给了艾默生,这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华为的第一批电力电子人才成建制地出来创业,成建制地跳槽到其它电力电子类民营企业。人才是根本,具有人才的持续造血能力是根本。

这些人才成建制出来后,被那几个有持续造血能力的老板用起来之后,成就了很多电力电子上市公司。 没有持续造血能力的老板,做了一些“上市即脑死亡”的公司或者挣扎在生死边缘的公司。

人是一切。人和平台相互成就。 我在创业之前对当代创业成功的特点做了总结,在2013年写下了这句话。这句话成为我创业的源动力——践行这个价值观,成就一家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企业。


同时,华为卖给艾默生后,艾默生成为了一家“人人都可以偷点粮食出来、比国企还国企的外企”,大家纷纷利用艾默生资源在内部先完成产品研发,完成创业的原始积累,或者直接把艾默生研发出来的东西拿出来开卖。这样的创业捷径使得创业更易于生存下来,催生了深圳电力电子产业链的高度发达。但,最终能长久发展的,一定是靠底层逻辑,靠具有人才的持续造血能力。

电力电子产业,中国应感谢华为、感谢艾默生。

电力电子产业在2002年开始转移到中国之后,西方基本放弃了。

2002年,艾默生收购华为电源业务后就如发现了新大陆。这帮人,这么勤奋,这么聪明,这么便宜。 在那中美关系的美好时代,艾默生完成了电力电子产业的大并购后,将非常老牌的电源公司、技术上的灯塔企业,爱立信电源(EES)的研发部门全部给砍掉了,将相关全球研发项目转移到了深圳。2003年一口气砍掉了爱立信电源的160位研发人员,只保留16人做售后运维维护。这160人现在仍然是欧洲的种子,动不动还搞出了新技术。据说,华为电力电子顶级专家,原始创新还是在欧洲。应该就在这批人当中。

那个时代,中美合作是那么美好。

艾默生完成了针对电力电子产业的并购后,电力电子产业就形成了“双塔”,艾默生和台湾的台达。艾默生在资本思维下,慢慢就放弃了电力电子产业,终于在2016年底将整个电力电子业务整体出售给了一家财务公司,这个公司现在连名字大家都记不住了。因此,从2002年至今,艾默生就整天被猎头盯着,高端人才都被掏空了。 台达在国内的研发,其实并没有多少人才可言。台达日薄西山,如果没有政治因素,在西方市场,10年内就会被中国大陆企业全部给干掉。在国内市场,台达肯定是会被大陆企业给干趴下的。

西方国家要重建电力电子产业的技术能力其实也不难,还是有一定的人才基数在,但是要重建产业链而且可以和中国企业竞争,太难了! 这些年,西方害怕中国,怕得要命,政治上推动制造业回流。也许西方会有一两个创业企业在电力电子领域异军突起,但是,将会很不容易。定制一个变压器,在欧洲多麻烦呢! 在深圳,到供应商厂里去看着绕,下午过去,下午样品就回来了。西方要做到电力电子产业不被斩草除根,就认贵买贵好了。中国产品物美价廉,但是就是不买中国的——用非市场手段抵挡中国企业的进军。

此刻,我正在德国慕尼黑,刚参加了2023年德国新能源车展览会(eMove 360°)(10月17日~10月19日),感慨良多。 148家参展企业,其中充电桩企业92家,车企 6家,其他为零部件以及模组软件服务公司。92家充电桩企业中,来自中国的有83家,这83家有一半是深圳宝安的企业。 外国充电桩企业9家,包括德国1家,波兰1家,意大利1家,韩国1家,捷克;1家,还有4家暂不清楚来自哪个国家。


eMove展会现场照片
展会现场照片
展会现场照片
展会现场照片
展会现场照片
展会现场照片

2023年6月14日,能效电气参加了第三十六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展会上的参展企业的情状和这次德国eMOVE展类似。中国企业一起跑到海外卷。

能效电气参加展会和论坛的精彩瞬间

能效电气有一个定位:致力于成为分布式充放电全球第一品牌。如果中国代表了充电桩产业的制高点,那么,我们可以去掉“致力于成为”五个字了。我们可以宣称是“分布式充放电全球第一品牌”了,因为在分布式充放电领域,我们在中国已经是第一品牌了!

不过,据八卦说法,这次eMOVE展会上欧洲主流桩企都没有来参加,是因为今年是疫情结束后的第一年,担心他们来参加展会后,客户跟着来参观展会后被中国企业给抢走了。

西方世界之外的半球阵营相当长时间内不可能具备电力电子产业能力。

阮大师今年去东南亚走了一圈,发现东南亚的高校已经取消了电力电子专业,因为在东南亚,电力电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是说,东南亚没有这方面人才和产业链了。 中亚/中东/非洲更是没有的。这些国家的直流充电桩只能依赖于从中国进口。

电源是硬件的最后一个堡垒。

电力电子产业,尤其是大功率充电模块,特别是双向高频隔离大功率充放电模块,属于高科技。虽然技术门槛不是很高,但是绝对属于高科技领域。我不认为亚非拉国家短期内能建立起这方面的产业能力。

交流桩的技术含量太低,深圳以外的企业也能做好。

交流桩是否也是深圳企业的天下? 未必,江浙一些企业也会参与瓜分。

交流桩的技术含量太低,深圳以外的企业也能做好。BOM(物料清单)数量只是直流桩的1/30,硬件的复杂程度比直流桩里面的一个简单的充电控制板还要简单很多;软件复杂程度就更低。交流桩主要是给枪线厂家打工,枪线占了成本的50%左右。交流桩主要就是搞造型,搞品牌宣传。

我们认为,交流桩市场仍然还有10年以上的生命周期,之后,是小直流和双向充电桩的天下。在海外市场,交流桩更容易进入。 如果交流桩的品牌化做得好,作为C端家用电器类产品,10年内也是大有搞头的。能效电气在2022年布局了交流桩业务,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第一,这个市场有很大的基数,还有10年寿命。我们在产品设计、产品技术、规模效应上可以对当前玩家进行降维打击。 第二,进入海外市场必须交流桩先行。直流桩的PLC控制器和现场技术支持的门槛太高。第三,国内C端市场宜及早深耕渠道。如果没有交流桩,只有小直流,没有养肥三、四线城市代理商的产品系列,无法建立起强大的渠道能力。中国市场的长尾有足够大的容量,仅靠线上无法完成密集覆盖。


返回上一级